前提的定义释义

我们来聊一聊前提是什么。先从字典上,查看官方的定义。再从三段式推理理论中,知晓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区别。

字典释义

我们先看下新华字典,最经典的词典,是我们最先接触的词典,也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词典。词典中对于该词没有详细的解释,只有个简单的基本解释“作为推理的根据的判断”。然后举例,如在“正义的事业一定胜利,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,所以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”这个推理中,前两个判断是推理的根据,称为前提。

接下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,关羽现代汉语词典,大家都不会陌生。其在百度百科中的描述是,“学习汉语的一部重要辞书,即从1949年中国当代史为词语基础的释义辞典,1999年开始出版后历经五次修订完善了现代词语的解释,是老少皆宜的汉语学习工具书。”可见,这是最官方权限的字典,对释义的参考作用极大。对于前提共有两个解释,一个是推理中可以推导出一个判断的判断,另一个是事物的先决因素。

三段论

字典上的解释就这么多,但引证解释给了我启发。三段论这种演绎推理的经典理论,含有对前提的定义。不妨师从阿基米德,学习三段论,了解大前提和小前提。

定义

首先来定义下,什么是三段论。简单来说,这是一种,“大前提,小前提,结论”式的推理。我们来举个例子,看看下面的表格。文字上的描述是,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,牛是偶蹄目动物,所以牛是脊椎动物。非常经典的三段论格式,结论是成立的。

img
三段式有个所谓的公理,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判断经典的三段论是否成立。三段论公理:如果一类对象的全部都是什么,那么,它的部分也必然是什么;如果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是什么,那么,它的部分也必然不是什么。其中联系大小前提的词项叫中项(M),在前提中出现两次;出现在大前提中,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词项叫大项(P);出现在小前提中,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词项叫小项(S)。

错误前提

知道了三段论的定义,也了解了三段论公理。我们来看看,哪些错误的前提,会导致错误的结论。

img

三个词项。三段论中包含大前提和小前提,前提中包含大中小三个词项。如果出现了第四个,则不符合三段论,无法推出结论。

举个例子: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,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,所以你不是人。这个三段论中,人是大项,几百万年是小项,你是中项。但小前提中的“人”和大前提中的“人”,不是一个概念,违反了“同一律”。用英语来翻一下可能更容易理解,Humans have been there for millions of years, while your body have not existed for millions of years, so you are not a human。一共出现了四个词项“人类,几百万年,你,人体”,中文的省略、特指还是博大精深。

中项周延。中项周延,意味着前提中必须至少出现一次带有“所有”量词的判断。如果一个范畴项被称为是周延(Distribute)的,那么表明这个范畴的所有个体都被涉及到。在陈述如“所有 A 不是 B 就是 C”中,项 A 是周延的,因为集合 A 的所有元素都被指出了。而项 B 和 C 不是周延的,有的 B 和 C 不是 A。如果前提是以“有些”开头的判断,结论也是以“有些”开头的判断,那么补充的前提一定是以“所有”开头的判断。

举个例子:一部分中国人很有钱,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国人,所以北京人很有钱。这个相信大家都觉得是有问题的,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国人,但不一定是有钱的那一部分中国人。出现了中项两不周延的问题,无法推导出结论。

大项扩大,小项扩大。这个字面上比较好理解,就是扩大了大项或者小项的范围,得出了错误的结论。

先举个例:薯类都是高产作物,薯类都是杂粮,所以杂粮都是高产作物。薯类是“一种”杂粮,结论却是:“所有”杂粮是高产作物。小前提是“一种”,结论是“所有”,就是“小项扩大”。

又如,律师都是熟悉法务知识的,A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不是律师,所以A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不熟悉法务知识。律师是“部分”熟悉法务知识的人,结论却是管理人员不是“全体”熟悉法务知识的人。大前提是“部分”,结论是“全体”,就是“大项扩大”。

前提都为否,结论不必然。大前提、小前提都是否定句,所以不出必然的结论。

举个例子:鸟不是胎生的,这些动物不是鸟,所以这些动物?如果简单的认为,结论是这些动物不是胎生的,就犯了前面讲的大项扩大的问题。鸟是“部分”不是胎生的动物,这些动物不是鸟,但到底是不是胎生的,根据已知信息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。

前提有一否,结论必为否。大前提、小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句,结论一定是否定形式的。

举个例子:人非草木,哲学家是人,哲学家非草木。


 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