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程序那些事--造势

看看微信通过怎样的产品和市场策略,让小程序火爆起来,一步步达到2亿月活。

涅槃

img

图 小程序的百度指数

2017 年初,微信正式开放小程序,全行业都将其视作一个新的流量红利风口,各公司纷纷迅速响应开发及上架自己的小程序。然而,观察一段时间后,除了昙花一现的几个现象级小程序外,绝大多数小程序并不能持续地获取到客观的流量。于是,对于小程序的质疑开始纷至沓来。

对于这点,微信内部很清楚,肯定是要想办法挽回局面的。微信通过近百次的迭代,开放更多的能力,更好的赋能三方,又让小程序火爆起来。

我们来回顾下,期间微信的操作,学习一下这种技巧。我个人认为,这些技巧在推广企业微信(这个可能是2B的下一个热点)的时候,其实也用到了。

打造典型

那么第一步,就是这个打造典型。没有诱饵,鬼精鬼精的三方品牌肯定是不会轻易进场的。

好,我们看看这步骤里面,微信的招数:

  • 17年,小程序发布初期,微信一直对普通商家限制小程序能力的开放,基本封闭了线上流量入口,却对某些特别的小程序青睐有加:
  • 1月,关键词搜索入口只开放给京东、美团、滴滴等;
  • 2月,微信官方为摩拜单车小程序量身定制“扫一扫”功能。扫描单车上的二维码,直接进入摩拜的小程序,使用摩拜单车。
  • 3月,App分享,可打开小程序页面的能力率先开放给微信腾讯视频、QQ阅读。这些小程序的主体,要么是腾讯大力投资的品牌企业,要么是自家的腾讯系产品。

这些动作在保证小程序个别能力有充分测试时间的同时,又让普通商家看到小程序在微信生态中的重要性。

可以看到,微信选择了自己的亲儿子、干儿子,去做试点。一方面,自己参股的公司,体现资源倾斜,率先享受流量红利。另一方面,知根知底,协作也很简单。

扶持三方

好了,微信这一搅和,死水变活水,品牌商有点心动,想去试试小程序了。但小程序这全新的东西,公司里面没人会,开发起来估计很慢,这怎么办。针对这个问题,微信开放了第三方平台代为开发、维护小程序的能力。

img

微信在4月时开放第三方平台支持小程序的能力,开始鼓励商家寻找第三方服务商开发小程序。

小程序授权后,第三方平台的能力如下:

  • 配置服务器地址
  • 代码开发、上传、提交与发布
  • 模版消息、客服消息
  • 微信登录

7月时,又对第三方平台的模板消息管理接口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升级优化,给第三方更多发挥空间。

这种大力扶持第三方平台的行为,一如当年公众号和微信支付刚推出时的情景。

其实腾讯这几年玩法已经不一样了,不会自己费尽力气打开市场,而是让有共同利益方向的第三方服务商一起助推自己的产品项目。一方面,在某些领域,微信的确就不熟悉,做出来的东西很难落地。另一方面,拉拢一个盟友,就是减少一个敌人,自己投入的资源也好,还能赚个名声,给其他人留个盼头。这招数,很多地方都能用到,值得学习。

树立标杆

通过三方平台,让小程序有一定的使用了。但是和原有的小程序一样,反向平平怎么办。这方面微信比品牌商还急,立刻联合了几个大牌,详细讲解小程序的能力,打造了一套玩法。

2017年2月,星巴克宣布与腾讯微信联袂打造“用星说”正式推出,上线仅三个月,便获得几百万用户。卡券、礼品卡等,其实是微信自2015年O2O异常火爆时,就积累下的能力。

img

17年的微信公开课,几乎全是小程序的专场,主要集中在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重点城市,并且邀请了星巴克、麦当劳、蘑菇街等知名品牌的小程序团队现身说法,分享成功案例。

在腾讯内部,小程序的地位也很突出,17年做了以下动作:

  • 9月时马化腾亲自上阵为乘车码小程序宣传。
  • 11月时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公布小程序多项关键数据,大有让小程序和公众号地位比肩之意。

拉通线下

前面三步走完,已经将大牌厂商纳入囊中。但是这远远不是小程序想要的,小程序一定程度上,承担了微信流量变现,以及争取更多流量的诉求。

这年头,哪里流量最多,哪里变现简单,答案很明确——线下。

小程序快速的做了以下动作:

  • 开放快速创建门店小程序功能和小程序码,吸引线下商家入驻;

  • 公众号关联小程序能力全面开放,让公众号运营者重视小程序的各种玩法;

  • 开放“附近的小程序”功能,为线下商家引流;

  • 针对“附近的小程序”的LBS推广,引入竞价排名的入口搜索机制;

  • 开放快速创建微信小店小程序的功能,吸引电商商家入驻。

    img

不同领域的小商家,就这样被慢慢地被推入其中,成为小程序市场的主体部分。

在腾讯的层层推进下,小程序有条不紊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,终于星火燎原,构建了繁荣的市场生态。


  目录